主页 > 苹果商城可以直接下载imtoken吗 > 脑机接口,他为什么敢做?丨“埃隆马斯克式”创新三部曲(下)

脑机接口,他为什么敢做?丨“埃隆马斯克式”创新三部曲(下)

“要达到脑机融合的水平,这是马斯克想要进入的梦想之地。”

加州大学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安德鲁·海尔斯在 2019 年接受美国知名科技博客 Business Insider 采访时,就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640.gif

埃隆·马斯克在 2017 年向外界证实,他已经组建了 Neuralink,该公司将致力于开发一种整合计算机和人脑的“人脑接口”,让人类有朝一日能够进行“自愿心灵感应”。

2019 年 7 月,马斯克向公众披露了脑机接口设备的研究进展,称 Neuralink 已经研发出“像缝纫机一样”的机器人,可以将超细线植入大脑深处,最终将能够读和写。很多信息。《中国电子报》记者曾邀请业内专家解读相关技术的可行性、难点及应用前景。还有很多问题。

然而,不到一年后,马斯克通过对话主持人乔·罗根向外界发布重磅消息——Neuralink 将在一年内实现植入人体的脑机接口。据悉,Neuralink已经在进行动物实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很多人认为马斯克是真正版的“钢铁侠”,敢想常人不敢想的事,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马斯克为什么能做到?

科技狂人关注人类的重大问题

何惠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脑认知与智能医学系主任:

“从马斯克的背景来看,他对未来技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是个技术狂人,入手脑机接口对他来说是很正常的选择。” 马斯克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认为,世界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以及什么会影响人类的未来。他看好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和太空探索。敢于挑战脑机接口,也是他长期痴迷于技术解决世界问题的必然结果。

马斯克在“灵魂”上深深烙上了“技术狂人”的标签。

马斯克在 10 岁时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学习 BASIC 汇编语言,这是一种最初为大学生构建的高级计算机语言。12岁时,他成功设计了一款名为“Blastar”的太空游戏软件,然后以500美元的价格将其卖给了《PC and Office Technology》杂志,赚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4岁时,他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材料科学和应用物理学博士课程。于是,他决定在入学后的第二天就离开学校去创业。随后,他创立了内容发布软件“Zip2”、电子支付“X.com”、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

2002年,他创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并于2004年创立了电动汽车和能源公司特斯拉。目前,Space X通过“猎鹰9号”火箭首次实现了发射和回收全过程,并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星链”计划。它计划在五年内建造一个由 12,000 颗人造卫星组成的空间。“星链”网络提供从太空到地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迄今为止,已分两批将12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如今,特斯拉几乎占据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设立了12000多个超级充电站,并以每周6个超级充电站的速度持续扩张。

玉山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群研究中心研究员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马斯克一直关心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特斯拉解决的问题是交通运输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SpaceX的目标是让人类成为在多个星球上生存的物种;创建NeuraLink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同样重大的问题:人工智能。未来人类如何与人类共存而不被取代或边缘化?

用脑机接口连接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作为人脑的延伸。当然,脑机接口在医疗等诸多领域也将有重要的实际用途。

“人机混合智能是智能的最高形式,而脑机接口技术是实现人机混合智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之间可以高效共享。人与机器,最大限度地结合生物脑和计算脑的优势,最终形成超越“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先进混合智能,为医疗、教育和军事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何慧光相信。

陈烈青云产品营销总监:

UI必须随着数字化的水平而变化,从文字到语音到VR/AR到脑机界面,UI肯定会变得更加立体。

2016年,风险投资家Brian Johnson投资1亿美元成立脑机接口公司Kernal,致力于加强脑机接口研究。目标是创造一种可植入设备来改善人脑功能。智能交互。同年,Facebook 也开始研究一种非侵入性的“脑机语音转文本接口”,它利用“光学成像”读取形成单词的神经元的相应信号,找到将这些信号转换为代码的方法,然后将它们翻译成代码。代码被发送到计算机。

无论是著名投资人还是科技巨头,都纷纷对这块难啃的骨头发出“挑战”。马斯克这个当时身价已达数百亿美元的科技狂人,怎么可能不行动?2016年,马斯克正式组建Neuralink,开启了将人类“灵魂”与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研究之路。

强大的执行力和商业应用

于山认为,马斯克敢想常人想不到的事情,执行力强,善于通过业务运营将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相结合,相互促进。“特斯拉和SpaceX是使用这种策略的成功例子,NeuraLink有望走这条路,值得密切关注,”于山说。

Neuralink 实现这一目标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360截图20200603175837768.jpg

发明足够柔韧的电线,可以随大脑移动而不会造成伤害;

360截图20200603175858212.jpg

类似缝纫的机器被开发用于将金属丝缝入大脑的外表面或大脑皮层。

360截图20200603175915911.jpg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一个可以转化大脑活动的超级芯片。

从马斯克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该研究已经进入了第三层次。

马斯克组建 Neuralink 的初衷是为了克服侵入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即 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捕获和识别。

360截图20200603175957552.jpg

事实上,早在 2015 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查尔斯·莱伯 (Charles Leiber) 领导的研究团队就在 BCI 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在科学杂志《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他们开发了一种网状电子聚合物,可以通过微米大小的针头注射到大脑等生物结构中。

或许正是科学界在 BCI 上取得的这一突破,让马斯克看到了脑机接口从工程突破到科学进步的可能性和应用前景马斯克研究脑机接口,于是 Neuralink 在 2016 年应运而生。

同年,马斯克在科技行业的年度代码大会上提出了“神经蕾丝”脑机接口的想法,其灵感来自苏格兰小说家伊恩班克斯。班克斯的科幻作品 Look to Windward。而查尔斯·莱伯的研究只是让马斯克看到了他的理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马斯克在会上透露,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公司做相关研究,这可能是 Neuralink 选择神经网络作为脑机接口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而他的终极目标是希望神经网络成为对抗超级人工智能的“武器”,因为业界一直有“人工智能终将统治人类”的恐惧。对于这个想法,Charles Leiber 曾在科学期刊 Nautilus 的专访中表示,“脑机接口一方面可以帮助残疾人或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能力。”

根据计划马斯克研究脑机接口,Neuralink 将于 2021 年开始对完全植入式神经接口系统进行人体试验。马斯克表示,该技术已经在猴子身上进行了测试。它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是通过在大脑中植入芯片,帮助瘫痪患者控制智能手机或电脑,未来还将用于治疗癫痫、帕金森等疾病,甚至为盲人提供“丰富的视觉反馈” . . 但这仍然不是最终目标,马斯克说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用来改善人类思考和交流的方式。

应该说,在脑机接口研究领域,马斯克已经成为了“灵魂”人物。

马斯克的“敢”源于他对技术的痴迷,他的决策是基于他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实力和资产能力,而真正落地是因为他看到了足够强大的技术突破来支撑他的“理想” . “终于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马斯克12岁开始销售自己设计的游戏软件,拿到两个学位后24岁开始创业。他早年经历了创业和经商的洗礼,拥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工程师的明星气质。可以实现对技术、业务、资本等多种资源的快速整合和聚合。

业内投资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斯克更像是一个“行业代理人”,因为有他,一条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才能快速实现商业整合。

可以从马斯克身上学到什么?

虽然马斯克在脑机接口上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全球关注”,但探索脑机接口的并不孤单。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斯克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慧光表示。

近 100 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脑机接口。192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汉斯·伯杰发现了脑电波,即人类意识的电子信号转换形式——脑电波。此后,西方学术界开始对BCI技术进行研究。

在 2014 年巴西世界杯上,一名身穿机器人盔甲的截肢者凭借脑机接口和机械外骨骼攻入一球。2016 年 9 月,斯坦福大学神经假体植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两只猴子的大脑中植入了一个脑机接口。通过训练,其中一只猴子创造了脑控打字的新纪录——1分钟打出12个单词,即莎士比亚的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question”。2019 年 7 月,马斯克宣布找到了一种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使用神经外科机器人在 28 平方毫米的区域内植入 96 根直径仅为 4-6 微米的“导线”。大脑,一共包含3072个电极,然后直接通过USB-C接口读取大脑信号。可见,马斯克的脑机接口研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向更高处的勇敢跨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对脑机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无创技术(EEG)研究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的高尚凯和高晓荣团队,他们是国内领先的脑机。融合研究团队研发出可以用思维打电话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目前脑机接口传输率居世界前三。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庆团队专注于脑诱导脑电信息的生理机制和混合范式脑机接口系统的开发。

华南理工大学脑机接口与脑信息处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元庆:

目前国内脑机接口的研发仍以正常人为主,没有充分考虑脑损伤残疾人的需求和特点,以及他们与正常人在大脑方面的明显差异。功能和大脑信号。

于山表示,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一些基于非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的新兴创业公司。例如,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正在尝试使用可穿戴脑电设备监测大脑疲劳和注意力等状态。与植入式系统相比,非植入式脑机接口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信号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两种类型的系统对于不同的应用有各自的优势。要真正实现人脑与人工智能的高速互联,需要通过极高带宽的通道传输高精度信号,从长远来看,植入式想象空间会更大。

“国内也有不少公司进入脑机接口行业,技术路线与国外类似,主要以可穿戴非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为主。总体来说,目前正在推进中技术和系统进一步完善和市场开拓的阶段。” 余山说道。陈烈进一步证实了于山的观点,“目前很多创业团队都在脑机接口的赛道上探索,现在脑机接口的业务开始火了起来。”

5月25日,华米科技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宣布,将共建“脑机智能联合实验室”。从介绍来看,联合实验室成立后,将按计划开展无创和有创脑机接口研究,重点关注情绪识别、睡眠健康、癫痫检测、脑语义分析等领域。将信息载体与智能穿戴设备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研究,突出脑机智能的特点。双方将共同完成便携式无创脑电采集原型系统、有创脑机接口实验、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目前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都在进行“脑机接口”的研究和创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在马斯克之前,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火箭,还是脑机接口,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科学家探索和积累了很长时间,但马斯克一直把这个生意做的很成功,商业化,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

敢于不断挑战人类极限、战胜苦难的精神

创业是一段艰苦而长期的单人旅程,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事实上,马斯克的每一个项目的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也正是因为打不过他,他后来才成功,资本界也响应了他的号召。. “马斯克的伟大在于他的精神。他开启了电动汽车和私人火箭的创业之旅,将关系到人类命运的两大事业背在了身后。他目前对脑机接口的研究也具有挑战性。”人类智力的极限。” 何慧光告诉记者。

结合科学和商业的强大执行力

马斯克是一个目标非常明确的人。他习惯于从工程师的角度看世界。他选择解决世界问题的方式总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解决最大的问题。在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时候,他有很强的商业思维,这可能是他总能赢的原因。

原点量子公司副总裁张辉:

在利用技术创业时,投资者在某种意义上不会偏爱研究人员,而是有创业经验的人。商业与科学相结合的能力,只有在经历了创业的“死亡谷”之后。长大的。

产业资源的组织能力和吸引力

当今世界,有大量的技术专家和大量的商人,但具有巨大产业吸引力和生态组织能力的人并不多。要达到这样的能力,与个人成长经历、创业经历、个人魅力、产业资源等有关。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多需要跨界资源的整合。我们需要并呼吁出现更多“类似麝香”的角色。

过去的评论:

星链项目,他为什么能做到?丨“埃隆马斯克式”创新三部曲(上)

新能源汽车,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丨“埃隆马斯克式”创新三部曲(中)